三年來,全省各地“善行河北”活動異彩紛呈,各行各業積極響應,廣大黨員特別是領導干部帶頭示范,群眾團體踴躍參加,人民群眾熱情參與,各類先進典型層出不窮,常態工作機制不斷健全,向善樂善氛圍日益濃厚。
“善行河北”不僅在我省城市形成善心涌動、善行如潮的生動局面,它在廣大農民心田也播了種,施了肥,澆了水,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燕趙大地深入人心。“善行河北”在潛移默化中改變著群眾的日常生活:只過小日子的少了,孝敬老人的多了;只掃自己門前雪的少了,鄰里互助辦好事的多了;一味追求賺錢的少了,講信用的實在人多了;盲目攀比的少了,勤儉持家的多了……
田間地頭:種菜就種良心菜
種子要發芽,首先要突破自己。人要突破自己,首先要用良心自省。
當年,保定“油條哥”劉洪安正是因為堅持不用復炸油,只用一級大豆油炸“良心油條”而火遍大江南北。劉洪安說,“良心油條”沒有技術含量,誰都可以做,就看誠不誠。隨著“善行河北”活動的深入,像“油條哥”這樣的人和企業越來越多,把種“良心菜”視為致富法寶的菜農也越來越多。
保定市博野縣東章村村民尹廣順,剛種西紅柿時,大量使用農藥化肥,種出的西紅柿口感差、農藥超標,價格低,沒人愿收,當年虧了3萬元。
“不轉變觀念,西紅柿就賣不出去。”第二年,尹廣順摸索走種植無公害西紅柿之路。如今他種植的無公害西紅柿俏銷北京新發地,成了批發商眼中的“香餑餑”,成為市場上的放心菜和搶手菜,年收入達20萬元。
廊坊市大城縣近年來大力發展高標準設施蔬菜種植,堅持“種良心菜、吃放心菜”的宗旨,倡導使用有機肥料,禁用農藥和催熟劑,種植的蔬菜口感好、品質佳,暢銷京津各地。
“以前很多菜使用化肥農藥,有的還使用激素等,太不安全了,現在我們憑良心種菜,不用化肥、農藥,純天然,成本是有點高,不過菜吃著放心。”菜農張秋生說。
河北潤雨肥料科技有限公司是我省一家生產無公害肥料的企業,該公司研發的潤雨微生物菌劑具有“抗重茬、改變土壤理化性況和生態平衡、降農殘、解藥害、提高農產品品質”的作用,產品一推向市場便受到了菜農的普遍歡迎。
該公司的銷售人員說:“‘種菜就種良心菜’已是菜農們的口頭禪,我們的有機肥料也特別暢銷!”
街頭巷尾:做人先要學好人
身邊榜樣靠譜,身邊好事服人。
“善行河北”正是運用好街頭巷尾這一接地氣的陣地,采取多種形式弘揚正氣,講左鄰右舍的好事,推土生土長的好人,讓老鄉們看得見、信得過、學得會。
石家莊藁城區崗上村從1982年至今,近33年未間斷書寫的“功德錄”,記載了11萬多件好人好事,將善行慢慢滲透到村民的心里,引領了社會風氣。
邯鄲市邱縣鄉村大街小巷圖文并茂、通俗易懂的“文化墻”成為弘揚善行的重要載體和窗口,讓群眾在潤物無聲中受到教育。邱縣畫家陳玉理創作了一幅漫畫《中間位置》:兒媳把魚身給了老人,魚頭給了丈夫,自己留下了魚尾,生動地體現了孝敬老人的細節。漫畫繪制上墻后,立即成為街頭巷尾的議論話題,有一戶正因為弟兄分家而讓父母發愁的家庭,看到圍觀漫畫的鄉親在紛紛議論,兄弟倆以為鄰居都在戳自己的脊梁骨,臉紅的大哥主動找到父母,作出了退讓,平息了家庭爭執。
街頭道德廣場舞把善美的種子播撒到農村每個角落。每天一到晚上,平鄉縣西莊村600多平方米的文化廣場上,已是載歌載舞,一片歡樂的海洋,村民在一首首旋律優美的善美歌曲中,跳著道德廣場舞,耳濡目染地受著核心價值觀的熏陶。說起本村的文化廣場,村民高興地說:“以前,村民較大的娛樂就是打麻將、看電視,現在有了廣場,大家都來唱歌跳舞、扭秧歌、健身鍛煉,人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,鄰里關系也和諧了。”
好人榜是以“榜”的形式記錄本村道德建設典型人物的圖片和事跡,展示身邊好人風采。承德市在300個重點村建立了好人榜,唐山市唐港區在57個行政村設立好人榜。在燕趙大地,僅3180個重點村就繪制文化墻近70萬平方米,并建起“功德錄”和“好人好事檔案”,在農村人員聚集的地方豎立“善行榜”,將本村涌現出的所有善行義舉記錄在冊,以百姓習慣接受的方式,引導大家學好人做好事。